“参加此次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的揭牌仪式,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项南通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希望通过普及能够让它走进更多居民生活中。”12月17日,来自文学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在复客科技园济济一堂,共同见证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的揭牌,现场参加活动的居民群众也对“博物馆进社区”充满期待。
蓝印花、梅庵古琴……一些耳熟能详的南通非遗在这里云集,还有那布上青花,蓝白幽韵,顿时,文化韵味弥漫开来,不单单印出了古老的图案,更印出了南通非遗文化传播的累累硕果。
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全市现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遗名录12项,省级93项,市级148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代代传承,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冬梅介绍,多年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元新致力于蓝印花布技艺的传承保护利用,这门古老的技艺在以他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正在被更多人看见。南通蓝印花布传承基地的启用,为蓝印花布的传承保护利用进一步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希望大家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南通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传下去、深扎根、结硕果。
“文化自信”当立潮头,“文化惠民”幸福加码,为创新社区科普形式,丰富非遗文化的科普功能,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支持下,南通崇川区通过馆社合作,将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的专业力量引进社区,打造居民家门口的“非遗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进社区”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不断拓宽非遗基地的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服务功能,通过定期举办非遗文化展览、表演、体验活动,持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让社区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更加促进了南通非遗文化的传播、普及和应用。
现场,南通元新纺织印染博物馆、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传承基地、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游学基地、南通大学蓝印花布研究院等正式揭牌。此次基地揭牌也是南通崇川区“博物馆进社区”的“首次启航”。接下来,南通崇川区将以本地非遗文化为重点,积极推动“博物馆进社区”走深走实,让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的福利,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护者,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非遗事业,激发创新活力与热情。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按摩是中医保健的一个传统的疗法,可以改善身体素质...
艾叶生长在许多地方,尤其是在中国南方。艾叶可以治...
枸杞是我们常见的一味中药,也有很多人用枸杞泡水和...
不管是千年前求仙的秦始皇,还是今天劳碌在格子间的...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A...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近2个月时不时喊肚子疼,家长以为没啥大碍,并未重...
文字整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通讯员穗医保宣...